为何青少年特别“叛逆”?城市中的叛逆少年和乡下的孩子们在变形计上有什么区别?
为何青少年特别“叛逆”?什么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因素?
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几个阶段?
德裔美籍心理学家ErikHomburgerErikson在心理学上提出,人生要经历八个阶段的社会心理演变过程,这就是精神上的社交发展(Psycho-socialDevelopment)。孩子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青少年期和三个成人期。
八个心理发育阶段*:早产(0-1岁).婴幼儿(2-3岁),幼年(4-6岁).幼年(7-12岁).青少年(13-18岁),成年早期(19-30岁).成年中期(31-50岁).成年后期(50岁以上)。
*不同学者对个人发展阶段的定义、年龄等概念有不同的界定,本文以张日升为研究对象,以《青年心理学---中日青少年心理的比较研究》为例。
关于「自我认同」,Erickson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时间固定发生顺序。而且,在不同的心理阶段,也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心理任务有待完成,每一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各个阶段紧密联系。青少年在青春期时最主要的社会任务就是建立“自我认同”。归结起来,同一性是指个体在追求自我的发展过程中对自我的肯定,以及关于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选择。[1]
Erickson强调:根据阶段发展的完成度,个体将形成两种极端品质,接近正面品质,就会形成正面品质,而青春期,这种品质就是「自我认同」,反之,就会陷入「认同危机」。
所以,如果不能在青春期建立自我认同,这个阶段的任务就得花更长的时间去完成。也就是,有些人甚至在成年初期还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反省,完成生命前期的任务。
建立青少年“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必须涉及个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维度。在这四个孩子期和三个成年期中,作为沟通的关键节点,青春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变形计”播出第十五年,那些城市里的叛逆少年和乡下娃都怎么样了。
2006年9月4日,湖南卫视自制生活类角色转换节目“变形计”首播。此后,这档节目一炮走红。
1.长沙网瘾少年魏程和青海山区少年高占喜成为首对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组合,此后播出的组合也延续了“城市少年”的巨大特点。
2.虽然观众很理解节目组的意图,但节目的主题无非是教养的公子哥如何经历贫困,也有可能是“无知识”的农村少年如何适应城市生活环境,套路总是相同的,但不同的人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所以这部剧一直红到现在。
到现在为止,从2006年算起,现在“变形计”已经走过了15年,那么多年里,涌现出无数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少年,甚至有的现在也成了网红。像《真香少年》王境泽,也像韩安冉一样,她们都是《变形计》的一员。
这几个曾在观众中不屑一顾的孩子,现在又是怎样的生活?一次从天而降到地狱的感觉如何?那也许是城市叛逆少年去山区的第一感觉。
那一年15岁的易虎臣也是其中之一。
1.第一次参加节目的时候,他是深圳市富源学校初二的学生,和过去无数个叛逆少年一样,生来就是一家人和睦,从小受父母宠爱,不缺钱不缺物质,却没有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好好学习,却对手机和网络上瘾,爱弄发型,极端厌学,从来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无能为力,父亲把他送到了“变形计”,答应他只要参加这个节目就给他一个苹果4手机,并且暗暗希望这个节目能改变他的性格。
和他交换的孩子叫吴宗宏,是云南思茅地区一名家贫的少年。
1.吴宗宏的家庭状况与易虎臣根本不相称,在吴宗宏家中,他要步行5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正餐只有瓜果拌饭这一选择,除了上下学,还要帮父母干活,除了要帮妈妈做饭,帮爸爸上山采松脂,而且还帮助老师喂猪。
2.故事一开始就是类似的,乡下发生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挑战公子哥儿这个城市的底线。但是慢慢地,随着他在乡下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对这个家庭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从没有体会过生活的艰辛,来此体会了靠自己的力量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才知道,原来生活的自己是多么幸福,所带来的这些,都是父母为他带来的,是多么的辛苦。
搜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