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叛逆期青少年(少年叛逆期怎么去教育引导)
一、如何教育叛逆期青少年?
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情感反射、不稳定、渴望脱离家长、寻找伙伴认同、渴望尝试新的东西、缺乏自制力和控制力等。
这种改变的原因与人们所熟悉的生理心理巨变、荷尔蒙水平的改变。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对脑发育的调查显示,叛逆期的脑部发育仅为80%,特别是杏仁核和前额叶的机能还不健全,而这两个区域恰好与人的情感调控和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父母可能会松一口气,因为很多时候,是自己
美国的霍尔认为,叛逆期是一场“急风暴雨”,这就意味着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但矛盾也不全是负面的,大量的经验研究显示,较低的家庭矛盾可以促进叛逆期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交,在较少的矛盾
二、少年叛逆期怎么去教育引导?
①稳住情绪。
很多时候,家长会被孩子特异的言行所激惹而暴跳如雷。
而当我们自身处于暴怒的状态下,是无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
比如,在上例中提及的“孩子不理人、吼家长”这样的情形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家长可能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被孩子拒绝,万一家长碰巧在自身成长经历中有较多被拒绝的经历,这时家长的情绪反应可能还会更加强烈;又或者家长在自己的叛逆期与父母本身存在很多冲突,而这些冲突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时候,家长叛逆期的创伤会被触发,于是情绪将变得失控。
②不要出口伤人。
当家长正在气头上的时候,以上这些表达方式可能就脱口而出了。
我们不会去管叛逆期孩子怎么想,他心里是什么感受。
但是,此时此刻,当我们处于理智平静的状态下,我们再来看这些话,会觉得很刺耳,很不舒服。
孩子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就这样越来越远了。
当孩子在不良情绪状态下时,情绪性的脑区被激活,大脑皮层被抑制,他们不会去理性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这些表达绝大多数时候是家长宣泄情绪,却无法带来孩子的改变。
虽然劝说和建议的方式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是当孩子的内在感受不被看见、不被接纳的时候,直接的劝说和建议也往往无效。
③开启沟通。
很多家长开始寻求帮助的时候,往往是叛逆期孩子已经放弃跟父母交流了。
家长常常热切又焦急地询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不开心?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跟我们说说呗……”可是孩子完全不予理会。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往往会更加着急,更加逼问孩子,孩子更不理睬父母,于是,形成一个不良循环。
其实,父母应该先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到冷静和轻松的状态,别在生气的时候说出什么过分的话语。
这时,她要平静地、安静地照顾叛逆期的孩子,如果她不肯说,她会很诚恳地说:“好吧,我知道你不会说,没关系,只要你愿意,我随时都可以告诉你。”
⑤少说话,多倾听。
少年心智成熟,许多事情都会说,有些事情会偏向于自己,纯粹为了发泄。如果家长听到了一些不公平的话,就会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然后和他理论,甚至是训斥,那就是“让他说不出话来”。父母可以用不加批判的心态与叛逆期孩子交流,也许会有很大不同。
在家长和子女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都希望获胜,这就是父子关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假如家长们总能获胜,子女们就会愤愤不平,或是害怕在未来的社交竞赛中失去胜算,而当他们的子女们总能取得胜利时,他们就会通过发怒和恐吓来支配他们,从而发展出许多恶劣的表现。
搜索标签: